
0898-08980898
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体育APP“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一首质朴的童谣,唱遍大江南北,被几代人传唱,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童谣来自著名儿童戏剧《马兰花》。《马兰花》被称为中国儿童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新中国第一家国家级儿童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建院大戏,持续上演68年,累计演出超2000场,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长期上演,其国内外影响力之大,在儿童戏剧领域乃至整个中国戏剧界都是罕见的。
《马兰花》的诞生源于一次别开生面的“先演后写”创作尝试。1955年,时任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的任德耀,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培训班”学习期间,萌生了创作儿童戏剧《马兰花》的想法。在仅有一个剧本提纲的情况下,他受邀于6月1日儿童节当天,在培训班进行即兴演出。面对演什么、怎么演的难题,任德耀采用了“幕表制”的方式,即在后台逐一向演员们传达下一场的中心事件,如“王老爹深山偶遇马郎与小动物”或“小兰回娘家,老猫与大兰密谋加害,小兰不幸落水”。演员们的舞台调度、台词和行动则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即兴发挥。演出过程中,台上趣事频出,台下孩子们反响热烈。此次即兴演出后,任德耀结合现场反馈和人物小品,最终完成了《马兰花》的剧本创作。
在《马兰花》出现之前,中国儿童戏剧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流行于小学课余文艺活动,主要表现为“孩子演戏给孩子看”;二是抗战初期以孩子剧团、新安旅行团等为代表的剧场艺术,主要表现为“孩子演戏给大人看”,用于宣传抗战、反映社会生活;三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出现的“大人演戏给孩子看”,但往往侧重于展现大人如何教导孩子。《马兰花》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认为,《马兰花》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从儿童的童心、童趣出发,真正让孩子们感到高兴和感动,是名副其实的儿童剧。
文学巨匠老舍也极为重视儿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他曾说:“儿童剧的语言不容易写好:既要简明易懂,又要用字不多,还要生动活泼,很不好办。”他强调要向孩子们学习,“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在《宝船》的剧本中,老舍以儿童的视角、心理和语言,将有趣的情节以游戏的方式展现。剧中“王小二”向皇上要宝船是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如皇上问:“我有花两朵,让你猜不着!你要猜不着,打你后脑勺!”“王小二”回答:“一猜就猜对,你的花两种,盐花儿蘸鸡蛋,葱花儿烙大饼!”人物语言生动传神,形象诙谐个性化,深受儿童喜爱。
首版《马兰花》中“大兰”的扮演者李莲,最初塑造了一个“可恨又该死”的大兰形象,以致小观众在献花时都不愿给她,甚至在“抓老猫”互动中她还被孩子们揪掉了假发。1959版和1979版《马兰花》对“大兰”的戏进行了调整,李莲重新为“大兰”画了像,着重表现她坏得单纯、懒得可爱的一面,本质上与坏老猫截然不同。在关键独白一字未改的情况下,李莲改变了过去尖酸刻薄的台词表达方式,演出了“大兰”的孩子气、不安、伤心与懊恼。这一系列新处理使得人物更加丰满。
陈颙导演曾参与四版《马兰花》的创作与排演。在1990版《马兰花》的创排中,她坚持创新,力求使作品适应当时小观众新的审美需求。为此,她将《马兰花》从原来的“话剧+歌+舞”的表现形式整体改造为音乐剧。这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对于全剧的重要场面,陈颙运用舞蹈和形体表现来强化视觉形象。例如,原版中的“救老爹”场景采用了升降机,新版则摒弃了机械道具,为演员编排了充满张力的舞蹈动作展现营救过程。饰演“马郎”的刘晓明在演唱剧中最后的主题歌时,最初的处理方式偏重于声音的优美和纯净,但观众反响并不如预期。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他借鉴了戏曲中的哭腔技巧,用以表达“马郎”对“小兰”的深切思念,同时强化了人物在痛苦中仍抱有一线希望的情感色彩,从而凸显了马兰花的神奇力量。这一处理方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弦,大家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因为编剧是老舍坐镇,《宝船》多年来的传承注重忠实于原著,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舞台语汇的不断更新上。在1962版、1986版均很成功的基础上,2014版导演钟浩和主创团队以“折纸”概念统摄全剧,其中最为神奇的是重要道具“宝船”的呈现方式,剧中仅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将整个舞台“折”成了一艘长达9米、宽达7米的大船,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此外,饰演小动物的演员们头顶水纱、采用戏曲底妆,以“表现”美学取代了过去的“再现”方式,这些创新既秉承了中国传统写意美学的原则,又体现了现代审美情趣。这版《宝船》所展现出的艺术家的文化追求和审美创造赢得了新时代大小观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
一代代艺术家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铸就了中国儿艺“一花一船”的辉煌历史,而“一花一船”也不断地成就着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成长中的他们不断探索着儿童戏剧新的可能性。去年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儿童歌舞剧《猫神在故宫》。该剧以一只紫禁城里名叫“宝贝儿”的小猫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友情与陪伴、历史变迁与文物保护等深刻主题。剧中演员们生动活泼的表演与温暖而富有哲思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吸引了无数观众。秉持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不断汲取古今中外戏剧文化的精华与养分,力求探索儿童戏剧审美创造的最大可能性与无限空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儿童不断奉献出经典佳作。